古籍知识: 版本鉴定


                                    古籍知识: 版本鉴定

对版本进行鉴定,以前主要是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用书人选择一个校勘精审的版本,今天则又能为古籍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版本鉴定主要有以下途径:
    1.根据版刻的风格特点初步鉴定版本
   书籍的刊刻风格依托于当时的文化政治背景,刊刻的风格有着非常强烈的时代气息,所以,掌握一个时期刻书的风格特点,对于版刻时地的考定和版本学的研究大有裨益。如宋代刻书从版式上讲,前期多白口四周单边,后期则出现细黑口,版心有鱼尾,版心常镌有本版的字数、书名的简称、卷次、叶码、刻工姓名等,早期刻本卷端多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官刻书多在卷末刻有校勘人衔名,私刻本则卷末多有题记或牌记。宋代四川、两浙、建阳、江西等四大刻书地,在用纸、字体上也各自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特征。四川崇颜体、浙江崇欧体、建阳崇柳体、江西兼而有之。而从现存古籍看,用纸方面建阳多竹纸,其他地区则多为皮纸。
    宋代刻书,特别是官刻,避讳字的使用比较严格,有的缺笔避讳,有的注出“今上御名”,避讳多也就成为宋版书特点之一,但是单凭避讳字多就断定为宋刻,也是不科学的,如一些影宋本,就几乎与原刻一模一样。
    元代的刻书一般来说具有黑口、赵体字、无讳、多简化字等特点,这和元代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以及皇室宠幸赵孟頫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明代初期仍然沿袭元代刻书风格,中期则多为仿宋字白口,晚期则又表现为白口长字,有避讳。
    清代初期刻书,沿袭明晚期刻书风格,至康熙年间随着馆阁体的流行,反映在当时的刻书上就形成软体写刻的风格。而发展到嘉庆以后,字体就逐渐呆滞无神。清代起初没有避讳,至康熙则常行缺笔避讳。
    从装帧上看,宋元多蝴蝶装,以后逐渐过渡到包背装、线装。

    2.根据原书序跋鉴定版本
    依据原书的序跋断定版刻年代是常用而且比较可靠的方法,序跋书写的年份、序跋中记载的有关刻书人、时、地的情况,均可作为断定版刻年代的参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判定版本必须结合版刻特点等其他因素,避免重刻而保留旧序旧跋的误导,造成判断错误。

    3.根据书牌、木记鉴定版本
    古人刻书特别是坊肆刻书,常常在书前内封面镌雕牌记,与现在出版物的版权页有相近之处,注明了书名、著者、批点评论者、刊版年月、雕版的斋室堂名等。这种牌记如果不是后人故意作伪,应该是鉴定版本最直接的根据。如,国家图书馆藏《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原来根据版刻风格等诸因素,断定为宋本。20 世纪70 年代,山东朱檀墓出土一部此书,与国家图书馆藏本比对,应为同版,而此书有牌记称“武夷詹光祖至元丁亥重刊于月崖书堂”,有明确的刊刻时间,足以帮助我们断定此书并非宋刻,而是元刻,纠正了前人编目的错误。但也经常会有后人因书版易主更改牌记或书商故意剜改旧牌记以冒充早期刻本的情况,也还有牌记写为“╳╳╳藏版”,应区分刻版处和藏版处的不同。

    4.根据后人的题跋识语鉴定版本
    但凡古代藏书家遇到孤本珍本,常常会在书上添上几篇题跋识语,有些是自己撰写,也有请他人撰写的,内容多为揭示书的内容体例,或为记录校勘异同、卷数的分合变迁,或者是得书经过,几乎都可以涉及书的刊刻时间地点、版本优劣等个人的看法。当年藏书家鉴定版本的过程和心得见诸题跋,可以成为我们今人鉴定版本的重要参考依据。如,国家图书馆藏《颜鲁公集》就是根据翁同龢的一则跋文最终确定为锡山安国铜活字本。

    5.根据刻工鉴定版本
    古籍版心多镌刻有刻工的姓名以及本叶的字数,有的还会加上刻工的籍贯,可以推断为当时的责任制和计算薪金的意义。刻工生存或从事刻书的时间最多几十年,所以我们今天可以根据不同书籍出现相同刻工的情况,互相参照,断定版刻的大致时间、地点,这是非常客观的依据。利用这一方法时需要注意,改朝换代时,刻工跨入新朝,继续从事刻书的情况以及刻工流动各地从事刊刻工作的可能。另外我们还必须注意的是刻工的同名同姓现象、刊刻递修的问题和影刻本的刻工问题,避免因观察不细,而造成判断不准的情况。

    6.根据书中的避讳字鉴定版本
    避讳是中国古代绵延 2000 年的一种习俗,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中称这种习俗的利用可以解释古文书之凝滞,辨别古文书的真伪及时代。避讳字对于我们鉴定版本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利用避讳字断定版刻年代要熟练地查找皇帝、诸王、后妃等的名讳和他们的祖讳、家讳。熟悉历代的讳法、讳例、讳字、讳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在一部部头极大的书中找全所有的避讳字,判定哪个字是本书避讳的下限,也要花很大的功夫。而一旦能够准确地找到避讳,判定版刻地时代应该是比较准确的。需要注意的是官刻一般避讳严谨,私刻就不敢完全依赖避讳来鉴定版刻年代,还有有时翻刻重刻时避讳字照刻,也容易造成错误判断。影刻本、影印本就更是如此了。所以避讳判定版本年代一定要参照其他条件。

    7.根据地理建置沿革来判断版本
    中国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带来行政建置沿革、名称改变频繁,掌握古地名的变化,对于鉴定版本非常有帮助。所以应该尽量多地掌握地理沿革和地名变迁方面的知识。同时在使用这个方法时也要注意影刻覆刻等情况对判定的影响,所以要综合其他因素进行判断。

    8.根据历代职官沿革鉴定版本
    中国历代机构设置的官职,不但内容权限性质不断变化,名称也在不断变化,就是因为避讳的关系改变官名的也不在少数。抓住这些时代特征,运用到版本鉴定上很有裨益。特别可以帮助我们断定成书的时代和刊刻的时间。

    9.根据衔名、尊称、谥号鉴定版本
    衔名、尊称、谥号的获得都是有时间和地点的,运用得法,对鉴定版本时代颇有帮助。但是同样需要分辨翻刻、覆刻等情况。

    10.依据书名冠词称谓鉴定版本
    中国古书有时带有朝代名称,本朝刊刻时在朝代前面还加上带有褒扬色彩的文字,如皇宋、圣宋、大宋之类,而这个朝代逝去的时候,这种词便不会出现,这可以是我们判断版本时代的一个参照。

    11.根据卷端上下题名鉴定版本
    不同的书或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其卷端的题名或有不同,这也是我们进行版本鉴定的一个要素。如《梦溪笔谈》,题名多以《梦溪笔谈》,而当题名为《古迂陈氏梦溪笔谈》时,就可以帮助我们断定为元代陈仁子的刻本或是其后据此覆刻翻刻的版本。卷端上、下题的变化就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同刻本及其版本之间的联系。

    12.根据卷数的变化判断版本
    同一部书在流传过程中往往会有不同的分卷和卷数,成为不同刻本的标志之一,从而成为我们鉴定版本的又一个依据。如朱熹的《诗集传》,宋刻本为20 卷,元刻本成为10卷,明代吉澄刻本编为8 卷,至嘉靖崇正堂刻本又恢复为20 卷,我们可以根据分卷,推断是何时的刻本。

    13.根据藏书印鉴帮助判断版本时代
    我国公私藏书的历史非常悠久,无论是政府的公藏,还是私家珍藏,一般都会在藏书上钤盖印章。公藏的藏书印从传世书籍上可见的从南宋缉熙殿到满清末期的都有,私家藏书就更加丰富,不但有藏书楼印,还有名氏印和闲章雅印,一些非常珍贵的藏本上还有手校鉴赏印等。这些印章带有时代的信息,对我们推断版刻的时代有一定帮助。如见到“缉熙殿书籍印”,我们就可以判断书最晚会在南宋初期完成刊刻。有“翰林国史院”印,就可以判断书的刊刻不会晚于元代。
   经过大家收藏并鉴赏的书籍,一般情况下,他们鉴定的结果是比较可信的,可以作为我们今天鉴定版本的参考。另外还可以让我们按图索骥,找到名家是否有过著录,从著录中获得名家的鉴定意见。从藏印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书的递藏情况,藏品流传有绪,可以增强版本的可信程度。但是后人也有伪造前代藏印的情况,辨别真伪是个难题。

    14.根据目录著录鉴定版本
    我国的公藏、私藏、史志等多种类型的目录记录着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目录,特别是一些详细记载古籍信息的提要式目录,对于我们今天鉴定版本具有程度不同的参考价值。与前人著录一致,我们作出结论就有一定的根据。若一部书不见前人任何目录记载,判定起来多会心存疑虑。

    15.根据原书内容鉴定版本
    依据原书内容我们不一定可以确切地鉴定版本,但是根据书里面涉及的人和事,我们可以推断出成书的大致时代,可以缩小考定的范围。

    16.雕版印书和活字印书的区别
    鉴定雕版印书和活字印书主要途径有:根据原书的序跋牌记鉴别,依据印纸边栏界行衔接处的迹象判断,依据印纸有无断版现象鉴别,依据行字是否有倒置、横置、歪斜、疏密等情况鉴别,依据印纸墨色浓淡鉴定等方式。具体而言,古书的牌记一般会交代印制的时间和印制的书坊、堂号,而序言往往交代印书的原因。从这类文字的表达中,我们有时可以找到断定雕版还是活字的依据。从边栏界行上看,雕版印书因为是整块木板,一般在四角的衔接上浑然一体,没有什么间隔空隙。除非刷印过多,造成断裂才会有间隔。而活字则一般会不那么紧密,有一些间隔。雕版印书一般时间久了会有断版现象,在印纸上出现没有墨的白道。而活字印书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雕版印书讲究先写样,写样讲究布局的美观等因素,字与字间经常会出现上下笔画的交叉,而活字则不会出现这样的交叉。而且,活字摆放也会出现一些失误,或者字横置倒置,或者歪斜等等。雕版印书因版面一般是平整的,所以墨色一般比较均匀,而活字则有时会因字的高低不平而产生着墨后印纸的字墨色浓淡不一的现象。

    17.抄本的鉴定
    抄本的鉴定难度比较大,一般有以下几个办法可以参考:依据书的字体风格特点来鉴定。中国汉字的演变是删繁就简,逐渐统一。所以,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字体风格,不同的人之间也有不同的书法特点。需要我们长期积累,总结归纳。依据原书的题跋识语、室名斋号及稿纸特征也是鉴定抄本的途径。


分享 :